发布时间:2024年06月11日
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,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。在渔业行业内,渔光互补项目缺少光伏对渔业养殖影响机理、适合渔光养殖的品种,以及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,“光伏+渔业”产业互补的实际应用长期处于较低水平,养殖效益不高。
从2023年开始,w66AG旗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新能源公司”)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科所(水产研究所)、广东泓福升渔业有限公司合作,共同探索规划光伏渔业发展路径,研发“三元渔光一体”新型养殖模式,积极推动新型渔光产业化高质量发展。
柔性支架光伏
在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大涡村,多年来,这里丢荒已久的山坑鱼塘产量低下。新能源公司充分运用自身“光伏+渔业”的主体优势,坚持光伏发电与渔业发展并重的工作思路,采取“三元渔光一体”新型养殖模式建设项目,打造“渔光一体”示范基地,通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,探索解决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。
该模式通过巧妙的水循环设计,将光伏发电、集约养殖、尾水处理三个独立的环节有机结合,形成一个相互支撑、相互促进的生态综合体。该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板下渔业产量,同时依靠板上发电解决了集约养殖投资大、回报长和尾水治理等难题。
据介绍,项目采用柔性支架技术,将太阳能光伏板架设在水面上吸收太阳辐射发电,对比传统光伏支架模式具有“高净空、大跨距、一致性”三大优势,实现鱼塘更高效的复合利用,为板下渔业发展提供了基础。
其次,项目采用小池集约化养殖技术,产量是传统养殖模式的1.5—2倍,由于一次性投资也是传统模式的好几倍,在散、短、小的传统经营模式下,一般养殖户在3—5年的承包期内难以推广实施。
小池集约化的养殖区
而光伏项目用地租赁期限一般达到20年以上,为高投入、规模化发展的现代养殖模式提供了长期稳定运行的保障,将分散化、碎片化的土地资源集中起来,推动传统养殖业升级换代。
同时,项目采用农科院自主知识产权的“吸附桩”尾水净化技术,确保了尾水经过净化后能够继续循环进入养鱼环节。该项技术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,更通过抑制水中藻类生长和控制COD含量(化学需氧量)来消除光照对水质的潜在影响,保证了回流水的水质,有效降低了鱼类的发病率,是养殖产量的重要保障措施,解决了传统光伏抑制板下渔业养殖产量的行业通病。
光伏板下的尾水处理区
近日,“三元渔光一体”新型渔光养殖模式迎来专家评审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山大学教授林浩然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麦康森等组成的评审专家组到项目现场开展评审。
专家团队认为该模式展现了“新质生产力”的明显特征,对“三元渔光一体”新型养殖模式的养殖技术、养殖效果、环境影响、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科学评估并提出建议。专家们充分肯定该养殖模式是多产业结合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典范,为现代渔业和“光伏+”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向。
下一步,w66AG旗舰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将继续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以科技赋能,助力“百千万工程”,以绿色发展不断激发催生更具新能源特色的新质生产力。
来源:南方+